你们这里的陈皮是多少年的啊?我之前看讲座,个个都说陈皮越陈越好,你们卖的陈皮为什么还有保质期呢?
面对这样的疑问,今天就来简单科普一下陈皮。
《中国药典》将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称为陈皮。就功效来说,陈皮味苦、性温,归肺经、脾经,具有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的作用,对脘腹胀满、咳嗽多痰,有治疗作用
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说:“橘皮,苦能泄能燥,辛能散,温能和,其治百病,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。同补药则补,同泻药则泻,同升药则升,同降药则降”。
《名医别录》:陈皮,下气、止呕。
《本草纲目》:陈皮,疗呕哕反胃嘈杂,时吐清水。
同时需要注意,橘皮储存三年以上,跟储存一年的,药效不一样。年限久的才叫陈皮,理气调中,燥湿化痰的功效随时间递增。时间短,一年的橘皮可能会上火。一般来说,新皮要经过3年陈化,才能称为“陈皮”。
而且陈皮的制作不是晒一下就可以了,从新鲜橘皮到晒制,再到如何干燥保存、期间避免发霉,避免虫蛀,避免风化等,不是想的那么容易。
所以,自己晒干的橘子皮是不可以称之为“陈皮”的。
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产陈皮,例如有川陈皮,福建陈皮,广陈皮等等。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柑皮纹粗,黄而厚,内多白膜,其味辛甘……今天下以广中(新会)采者为胜。”也就是说,产于新会的广陈皮为道地药材。”
《备急千金方》、《本草述》中也有新会陈皮理气健脾之功的记载。《中医手册》中提到:“橘皮以广东新会所产为佳,功效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……”。
南宋梁代的陶弘景在《名医别录》中首次提出“陈久者良”。言下之意,陈皮越陈,功效越好,陈放年份不同,疗效也有不同。
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,陈皮会越甘、香、醇,药用价值也更高。它不仅不会发霉腐烂,新皮里的苦、涩、辣味,还会逐渐消失。这种特性据说只有新会产的陈皮才有。
大家应该都听说一句谚语叫,“一两陈皮一两金,百年陈皮赛黄金。”可能有点夸张,但也确确实实证明,陈皮的确是越陈越好。不过普通的储存是不可能让陈皮增效的,将干燥的橘皮进行陈化是最关键的步骤,陈化时要保持环境干燥。一开始要天天晒,到月月晒,到年年晒,然后一年两年三年至数年,才能称为“陈皮”!
陈化后的陈皮,内表皮原来白色的丝络会陈化脱囊,变成陈旧的黄色。除了内表皮,外表皮也会变色。时间越长,外表皮颜色越深、越沉,较高年份陈皮的表面一般呈棕褐色。
所以,普通罐装中药花茶陈皮,首先功效上肯定达不到道地药材的功效,其次罐装陈皮中仍含有一定程度的水分,没有标准的储存陈皮的环境及工艺,陈皮在一定时间里可能会出现霉变等现象,有保质期很正常。“越陈越好”是需要一定工艺去储存的,不是随便放在一个地方就可以的。